05 嚙指心痛

周曾參,字子輿,事母至孝。參嘗採薪山中,家有客至。母無措,望參不還,乃嚙其指。參忽心痛,負薪而歸,跪問其故。母曰:“有急客至,吾嚙指以悟汝爾。”

母指才方嚙,兒心痛不禁。負薪歸未晚,骨肉至情深。

曾參,字子輿,春秋時期魯國人,孔子的得意弟子,世稱“曾子”,以孝著稱。少年時家貧,常入山打柴。一天,家裏來了客人,母親不知所措,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。曾參忽然覺得心疼,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,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,跪問緣故。母親說:“有客人忽然到來,我咬手指盼你回來。”曾參於是接見客人,以禮相待。曾參學識淵博,曾提出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論語·學而》)的修養方法,相傳他著述有《大學》、《孝經》等儒家經典,後世儒家尊他為“宗聖”。

後人有詩云:母指才方嚙,兒心痛不禁。負薪歸未晚,骨肉至情深。

曾參養志 【周】

 曾子養志,請與有餘。母齧其指,負薪歸廬。

曾參,字子輿,善養父志。每食,必有酒肉,將徹,必請所與。父嗜羊棗,既沒,參不忍食。採薪山中,家有客至,母無措,齧指以悟之。參忽心痛,負薪歸。妻為母蒸梨,不熟,出之。過勝母,避其名不入。學於孔子,而傳《孝經》。

 李文耕謂,凡為父母,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。成立於功名者小,成立於道德者大。為子者欲學曾子之養志,必學曾子之志於道,悟徹一貫,三省其身。不然,雖多備酒肉,曲承歡笑,異於徒養口腹幾何。

1.「善養父志」五句:見《孟子》。
2.徹:去也。嗜:好也。羊棗:實小黑而圓。
3.措:籌辦也。齧:噬也。
4.悟之:使之心領神會也。
5.勝母:里名,地疑在山東屬境。
6.避其名:惡其名之害義也。
7.悟:覺悟也。徹:達也,通也。
8.一貫:一理貫通萬事也。
9.三省:指以「忠、信、傳習」三者自省也。

 周朝時有位曾參,字子輿。他奉養父母極為孝順,不僅能奉養父母之身,更能長養父母的志向。每逢吃飯的時候,必定有酒有肉。飯後將要收去的時候,一定問過他父親,這些剩餘下來的酒肉要送給誰。

 他的父親平日喜歡吃羊棗子,後來父親死了,曾參就終身不再吃羊棗子。有一次他到山裡砍柴,不料家裡忽然有客人來了。他的母親十分著急,因為曾參不在 家,而家裡又沒有錢,無法準備食物招待客人,不知如何是好,於是母親就用牙齒咬破自己的手指頭,希望兒子能覺悟到。曾參在山裡,忽然心裡就像小鹿亂撞的痛 了一陣子,於是就急忙背了柴回到家裡。

 有一次,他的妻子為母親蒸了一個梨子,沒有蒸得熟透,曾參就要把妻子休了趕出門。後來曾參到一處名叫勝母的地方,就因為這個名稱不好而不肯進入。曾參在孔子門下受學,孔子很看重他,傳了他一部《孝經》,內容共有十八章。

│ 005 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