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 蘆衣順母

周閔損,字子騫,早喪母。父娶後母,生二子,衣以棉絮;妒損,衣以蘆花。父令損禦車,體寒,失纼。父查知故,欲出後母。損曰:“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。”母聞,悔改。

閔氏有賢郎,何曾怨晚娘?尊前賢母在,三子免風霜。

閔損,字子騫,春秋時期魯國人,孔子的弟子,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。孔子曾讚揚他說:“孝哉,閔子騫!”(《論語·先進》)。他生母早死,父親娶了後妻,又生了兩個兒子。繼母經常虐待他,冬天,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,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“棉衣”。一天,父親出門,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,將繩子掉落地上,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,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,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。父親返回家,要休逐後妻。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,說:“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,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。”父親十分感動,就依了他。繼母聽說,悔恨知錯,從此對待他如親子。

後人有詩云:閔氏有賢郎,何曾怨晚娘?尊前賢母在,三子免風霜。

閔損蘆衣 【周】

 孝哉閔子,衣蘆御車。感父救母,千古令譽。

 閔損,字子騫。早喪母,父娶後妻,生二子。母惡損,所生子衣綿絮,而衣損以蘆花。父令損御車,體寒失靷,父察知之,欲逐後妻。損啟父曰,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。父善其言而止,母亦感悔,視損如己子。

 李文耕謂,閔子留母之語,淒然藹然,從肺腑中醞釀而出。雖使鐵石人聞之,亦為惻惻心動,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。卒之全母全弟全父,一家太和之氣,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回,為子者其三復之。

1.御:執轡在車也。長者乘車,恒以幼者為之御。
2.靷:繫於車軸之革帶。一端繫於衡,以引車前行者也。
3.啟父:謂開陳己意於父前也。
4.視:即看待也。藹:和氣也。
5.醞釀:釀酒也,借喻之詞。
6.太和:陰陽會合沖和之象,見《易經》。
7.三復:反覆玩誦。

 周朝時候,有位孝子,姓閔名損,字子騫。他幼年的時候,母親不幸早逝,父親又娶了繼母,繼母陸續生了兩個孩子。後母很厭惡閔損,冬天的時候,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穿的是厚暖的棉絮所做的衣裳,給閔損穿的衣裳,就隨便塞一些野地的蘆花,一點也不保暖。

 有一天,父親叫閔損替他駕車,寒風吹襲著閔損單薄的身軀,身體都凍僵不聽使喚了,一個不小心,牽車的皮帶子掉落而勾破了外衣。他的父親剛開始很生氣,後來覺察兒子穿的棉衣裡竟然塞著蘆花,全身冷得瑟縮顫抖,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。

 父親一怒之下,便想將繼母休掉,但仁厚的閔損卻對父親說:「母親在的時候,只有我一個人受寒,倘若把母親休了,我和兩個弟弟就都要孤單受凍了。」父親覺得閔損說得很對,也就算了。他的後母也很感動,感悟懊悔以前的行為,從此對待閔損就像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,疼愛有加了。

│ 006 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