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蘇軾 詩全集
蘇軾(西元一○三六~一一○一年)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眉山人,洵長子。博通經史,隨父來京師,受知於歐陽修,嘉祐二年試禮部第二,遂中進士,再中六年制科優等,除大理評事,簽書鳳翔府判官。召試直史館,丁父憂,服除,攝開府封推官。熙寧中王安石創行新法,軾上書論其不便,安石怒,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詩語以為訕謗,逮赴臺獄,欲寘之死,鍛鍊久不決,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,移汝州。哲宗即位,起知登州,召為起居舍人,遷中書舍人,拜翰林學士兼侍讀,尋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。召為翰林承旨,歷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,出知惠州。紹聖中累貶瓊州別駕,赦還,提舉玉局觀。復朝奉郎,建中靖國元年七月卒,年六十六,諡文忠。軾師父洵為文,既而得之於天,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,初無定質,其體涵渾光芒,雄視百代。有易傳,書傳,論語說,仇池筆記,東坡志林,東坡七集,東坡詞等凡數百卷。又善書,兼工繪事。 蘇軾不只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,更是曠古的大文豪,不僅詩、詞、文、賦無所不工,琴、棋、書、畫無所不曉,而且對當時的自然科學亦很精通,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少有的天才。 我們從蘇軾的文──〈赤壁賦〉、〈超然臺記〉、〈留候論〉、〈六國論〉等可知;然而綜觀蘇軾的一生,仍不脫傳統士人經世用世的儒家思想,這可從《宋史》卷三百三十八可見一斑。 自古西蜀之士多豪放,如唐之李白、宋之蘇軾,皆以文才名世,在他們初入京時,都有志在天下的雄心抱負,然而現實政治環境的險惡,使這些單純又率真熱情的文人幾乎滅頂。於是李白只得自放天涯,寄情詩酒;蘇軾更展開他崎嶇多變而波瀾壯闊的人生之旅,其中尤以「烏臺詩案」為其人生之轉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