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文化交流展

副會長 洪炎生

兩岸人民同文同種,文化上的淵源都出自於華夏中原,雖然有一海之隔,又歷經了五十多年的各自分治,在文化的本質上;並沒有很大的差異。中國大陸歷經了鎖國時代和文革的蹂躪,歷史文物幾乎被摧毀殆盡,但傳統技藝和文化 思想卻被完整的保留下來,尤其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之後,書法和繪畫一片蓬勃發展,猶如雨後的春筍,開枝散葉,百花齊放,各家爭鳴中可以見知。

中國大陸幅員遼闊,人才濟濟,各個地方民俗風情都具有特色,表現繪畫作品上的題材十分的豐富和精彩,而書法作品的創作,在各地方出土文物陸續挖掘出來之後,加上西方美學的衝擊下,表現的十分活潑和前衛,其勇於創新和求變的精神,顯現了外來文化衝擊下的維新現象。

相對於中國大陸開放政策下的急遽改變,台灣在安定了五十多年的生活下顯現得較為保守,官辦美展主導了整個美術界的發展,自然形成了所謂的學院派「畫閥」,無形中限制了美術的自由發展,想要出人頭地得須?身官辦美展才能脫穎而出,所謂的「比賽畫」即從中而生,相反的台灣在民間藝術發展上卻較為多面和勃發,更能夠顯露出次殖民文化的島國風貌,這可以從民俗技藝和大眾文學與音樂出顯露出來。

文化的交流不用禮讓,不畏衝突,在互相競爭下異中求同,同中講變,自然可以在情境交融下而另闢蹊徑,兩岸之間,現實上的政體分治可以在,文化的交流中知進而相解,政治固是一時,文化則是永續不斷,本人從事消防工程一業,對於美術一事,自屬門外漢,而今竟然不揣疏淺,其粗陋的見解,尚容請大家海涵為辛。

 



非經作者許可圖文不得轉載或使用,作品如有色差以原作為準。 IE 1280 x 800
周政男多媒體工作室 E-Mail:master@ourartnet.com